两所高校,同日发Nature

FUTURE远见| 2023-06-08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当地时间6月7日,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分别在Nature上刊发文章,介绍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

6月7日,浙江大学刘昭明唐睿康共同通讯Nature在线发表题为「Organic-inorganic covalent-ionic molecules for elastic ceramic plastic」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典型的共价键和离子键整合在一个分子内,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可用于自底向上合成杂化材料。

此前科学界主要通过将有机物与无机物混合在一起来尝试折中两种物质的性能,在微观尺度上有机物和无机物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存在。而这次浙大团队首次在分子级别上实现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离子化合物的结合,得到了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以往材料的新物质,完美地实现了硬度与弹性在同一物质中的「兼容」,同时还能像塑料那样拥有可塑性。团队将这种新物质命名为「弹性陶瓷塑料」。

弹性陶瓷塑料

成果受到了论文审稿人和编辑的高度评价:「本文报道了一种全新的材料,具有陶瓷的强度和硬度,具有聚合物的变形性、柔性和弹性。这不仅会引起材料科学界的关注,也同样会引起整个科学界的兴趣,因为新材料总能打开新的可能性。」同期Nature还配有专门的研究简报。

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学系博士生方威风共同通讯作者为唐睿康和刘昭明。研究工作获得浙江大学慕昭博士,博士生何彦孔康任,华东师范大学姜凯副研究员的支持。

温州医科大学

6月7日,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陈高帜/穆萨·穆罕默迪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文章《FGF激素信号传导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for FGF hormone Signaling),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展示了FGF23、FGFR 、Klotho和HS四元复合物分子机器组装和信号激活模式,为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这是温医大继2018年在Nature报道内分泌FGF-FGFR-Klotho三元复合物互作特征之后的又一延续性重大发现,完成FGF信号激活胞外区域的「最后一张拼图」。

生长因子是一种参与人体修复、调控和再生的蛋白,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中的某些家族,可以参与代谢调控中,防治溃疡和消炎镇痛、使损伤的组织完成再生、使衰老和具有疤痕的皮肤得以修复。该论文是细胞生长因子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彻底推翻过去近三十年来科学界对于FGF信号启动机制模式的固有认知,颠覆FGF这一生长因子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的药物研发传统范式。

论文揭示了Klotho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 HS)作为共受体协同介导内分泌FGF结合FGFR形成不对称1:2 FGF–FGFR二聚体,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提出的FGFR非对称激活模型丰富了FGF调控信号的理论认知,拓展了FGF领域的认知边界,为FGF药物尤其是代谢性疾病药物的精准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首次报道FGFR的异源二聚化,为实现定性甚至定量精确微调FGF信号传导提供了新机制和新思路。

「代谢是一盏灯,操控代谢的开关有机械、声控等多种形式,FGF是开关方式之一。」李校堃兴奋地说,此次研究首次找寻到了FGF调节代谢的工作原理,为日后打开、关闭或修理灯提供途径,即为调控类药物研发提供工作原理和关键信息。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李校堃院士陈高帜教授和穆萨·穆罕默迪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陈凌峰博士,博士生付丽丽孙京川博士、硕士生黄志强方明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硕士生刘昕卢俊良潘子祥为署名作者;温州医科大学是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及第一通讯单位;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117-1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155-9

--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iNature、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