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科学家也是企业家,是产学研结合的示范者
FUTURE远见| 2021-10-18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2019年,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亚利桑那大学光科学学院就在策划关于 James C. Wyant 教授的专题活动,旨在致敬他为光学计量和光学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因为全球的新冠疫情,活动推迟到了2021年。组织者邀请我作为一位与 James C. Wyant 教授交往了二十多年的同事和朋友,在活动会议上做个报告并写篇文章,我欣然答应了。
文 上海理工大学 韩森教授

我上大学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过许多恩师,特别是在光学测量领域里,有三个人非常重要。第一位是王大珩院士的学生——蒋筑英老师,他把我引到了光学测量这条路上;第二位是我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读博期间的导师——Hans J.Tiziani 教授(欧洲光学学会前任主席),在他的指导下,我对光学干涉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第三位便是 James C. Wyant(以下简称Wyant)教授,我后来一肩挑学术一肩挑企业同时发展,和他的引导密不可分。

Wyant 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亚利桑那大学光科学学院创始院长、荣誉教授,WYKO 公司、4D Technology 公司创始人。他于1986年任 SPIE 主席,2010年任 OSA(美国光学学会,现改名为 OPTICA)主席。2019年4月,鉴于 Wyant 教授在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两次总计3千万美元的慷慨捐资,亚利桑那大学光科学学院更名为 James C. Wyant 光科学学院。
在此,我记录了 Wyant 教授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些片段,谨以此文表示敬意。
30美元编辑费让我认识 Wyant 教授
1986年,我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完成了人生中第一篇英文论文,后来被 SPIE 录用,并被评为吉林省首届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由于文章中存在一些英语语法和排版格式问题,SPIE 给我发了一封信,希望我修改这些问题后再次提交,之后就可以顺利出版。那个年代还没有个人电脑,论文提交需要用打字机打印,所以,修改论文内容是件很麻烦的事。
SPIE 提供了一种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支付30美元由他们代劳。然而,30美元对于每月挣89元人民币的我着实不是小数目,何况那时候个人轻易换不到美元。我也请示过学院领导,希望学校能帮忙解决这笔编辑费,得到的回复是学院当时的财力无法出这笔费用。无奈之下,我给SPIE回信,如实描述了情况,没想到很快得到了编辑的回复,SPIE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可以免除编辑费。
收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也心存感激,以至于后来的30年我不仅每年交 SPIE 的会员费,还无怨无悔地免费给 SPIE 做志愿者。这时候我就了解到 Wyant 教授是 SPIE 主席,并对他产生一种仰望之情。
真正开始对 Wyant 教授深入了解是1991年到1997年我在德国读博期间,我在查阅参考资料的时候,发现大量的论文都是 Wyant 教授写的,我就知道他是激光干涉测量领域的「大牛」级人物。1997年博士毕业,我陆续得到了几个工作机会,最后我选择了由 Wyant 教授创办并提供 offer 的 WYKO 公司。
他给我打了一次电话,我们简单聊了几句,他就决定录用我了,我并没有经历通常的那种面试。后来我才知道 Wyant 教授和我的博士导师 Tiziani 教授是好朋友,我猜测他一定提前向 Tiziani 教授打听过我的情况,所以那么痛快地录用了我。
Wyant 教授的企业里鼓励发表论文
我们全家从德国斯图加特直飞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Wyant 教授到机场接我,他已经帮我租好了一辆车。令我很惊讶的是「老板」自己开着一辆大 truck,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货拉拉」,这是我在斯图加特看着满大街奔驰车(奔驰车总部在斯图加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情景,我和 Wyant 教授开玩笑说「我感觉我带的东西不够多」。我的「亚洲面孔却讲着非常浓重德语口音的英文」也给 Wyant 教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每当他给我引荐新朋友都会讲起这个故事。
入职公司以后,我发现多数产品都是对物体形貌进行测量,包括宏观和微观方面,用到的是 CCD 面阵图像传感器。我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激光干涉测量距离,用到的是光电点阵传感器,是 Wyant 教授把我从激光点阵测量领域带到了面阵测量领域。在研发部和工程部报到后,我就到车间跟着工人组装仪器去了,这一阶段的工作对我后来设计激光干涉仪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如果对仪器没有清晰的概念,那么就只能做空洞的设计。
我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24寸大口径干涉仪,这是当时世界上首台大口径激光干涉仪。做了一些工作以后,Wyant 教授马上鼓励我写论文发表以及参加学术会议。一般的企业并不鼓励员工把正在研究的项目写成论文,而且发表论文不算在工作绩效里。Wyant 教授这种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对我后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他的鼓励下,我每年坚持写一到两篇文章,直到回国后,我坚持一边在大学带学生做科研,一边在创办慧利仪器公司,也鼓励学生和公司员工写好论文和专利。

2018年,中国激光杂志社正在筹备 Advanced Photonics 的出版,并在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我也受杂志社杨蕾总经理之托,促成了 Advanced Photonics 与 SPIE 的合作出版,目前,该刊发展势头迅猛,已于2021年4月被 SCIE 收录,影响因子预计将位列全球光学期刊的TOP5,我也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对中国激光杂志社和 SPIE 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Wyant 教授交给我做的第二个项目是给 LIGO 项目设计一台超高精度激光干涉仪,这是 LIGO 装置的一部分。LIGO 装置2015年探测到引力波,我被邀请到现场参观。
Wyant 教授把教材和知识输出到中国
2003年,长春理工大学当时的校长、现在的姜会林院士聘请我为母校的兼职教授,2004年,Wyant 教授向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推荐并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后,聘请我为光学中心的兼职教授。姜校长提出希望把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硕士生的远程教育教材引进国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因为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文化观念等情况,引进教材牵涉到很多知识产权、版权的相关问题。因为我对两边都比较熟悉,所以这件事由我在中间联络。

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讨论时间,Wyant 教授最终同意把教材输出到中国,这是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历史上首次把教材输出到国外。同时,长春理工大学也是首次引进国外的原文教材,共13门课程。在我印象中,这可能也是国内高校首次引入原文版全套教材作为学位课程的授课教材。此后,Wyant 教授亲自带队或者推荐其他国际同行专家来长春理工大学进行了很多深入的访学交流。
2012年3月,与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同期,中国激光杂志社与 OSA 共同组织了一个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邀请了 Wyant 教授讲授如何更好地撰写英文科技论文并向国际期刊与会议投稿。他行程确定后就给我发了邮件,当我到培训班现场时,Wyant 教授对大家说,「如果有谁听不懂可以问他,我带了翻译。」其实我知道2000年以后,国内对英文教育很重视,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很好,也能听得懂报告,所以我没有浪费时间一句句翻译,而是告诉大家:「如果有没听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我」,毕竟我对这些专业问题还是比较熟悉。

Wyant 教授创办科技企业的成功经验
Wyant 教授实际上一共创办过三个公司,第一个是 WYKO Corp.,第二个是 DMetrix,第三个是4D Technology Corp.。Wyant教授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把研究的技术很好地转化成产品,他既是非常有名的教授、学者,又是很成功的企业家。
我曾特意向 Wyant 教授请教创办企业的经验,他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right person」。Wyant 教授的另一个观点是,不能把做学术研究和办企业对立起来,尤其是对于做工程技术研究的人,只有两者结合,高科技技术才能落地实现应用。这方面,我非常赞同 Wyant 教授的想法。
多年的相处中,Wyant 教授始终保持产学研结合以及不断创新的工程师精神,这是他带给我的宝贵财富,我也对我的学生加强工程师精神的培养,以引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简介

韩森,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慧利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科院兼职教授,SPIE Fellow、战略筹划委员会委员、光学计量 Chandra S. Vikram 奖评审专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曾两次荣获被誉为美国科技界的奥斯卡奖——研&发100奖,出版学术专辑9本,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承担二十余项研究课题,研发新产品四十余款。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www.futureyuanjian.com/wp-content/themes/future/single-news.php on lin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