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7月CNS统计:5所地方高校,携顶刊出圈
FUTURE远见| 2022-08-23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注:仅统计Cell、Nature中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Science中类型为Research Article和Report的论文,统计数据来自Cell、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网,仅包含已经刊出的论文;部分已经接收或在线发表,即「First Release」,但尚未刊出的论文,会在后续统计中计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内。)
清华大学刊文7篇,居全国首位,不仅发文数量遥遥领先,还凭借硬核实力成为7月唯一一所实现CNS大满贯的高校!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有3篇论文入账,这3校7月CNS刊文位居全国三强。
安徽医科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燕山大学和海南医学院,5所非「双一流」高校,各携1篇Nature/Science论文突出重围,成为7月黑马校!
更为惊喜地是,安徽医科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诞生首篇Science论文,实现校史上的突破!值得关注的是,诺奖科学家实验室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刊文而言,功不可没;而海南医学院三度刊文的「秘密武器」,则与该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密不可分......
7月Science刊文,大爆发!
7月,20所中国内地高校共刊出CNS原创论文21篇,其中Science论文15篇,占比高达71.4%,表现尤为出众;Nature论文5篇,占比23.8%;Cell论文为1篇,占比4.8%。
清华大学,在7月迎来大爆发,凭借7篇顶刊首次摘得今年的月度冠军,成为继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之后的第三个「月度顶刊大赢家」;而6月稳坐龙头宝座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也不遑多让,有3篇Science入账;另一位「发文大佬」——浙江大学,一周开挂三连发成为美谈;郑州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2所「双一流」高校各有2篇Science论文刊出,表现不俗;其余15所高校各显其能,均收获1篇顶刊。
值得一提的是,有8所高校在7月迎来2022年的首篇顶刊,分别是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辽宁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燕山大学、空军军医大学,CNS刊文取得重大进展。
每一篇CNS背后都凝聚着一个或多个科研团队数年的心血。在7月携顶刊出圈的一众高校中,有3所非「双一流」高校表现尤为吸睛,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一起来看。
零的突破!2校诞生首篇Science
安徽医科大学
7月8日,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陶文娟副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教授团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刘元渊教授团队合作,在Science联合刊文,揭示了相对于环境音的低强度声音缓解躯体不同部位疼痛的精细神经机制,为靶向感知觉系统刺激调控疼痛行为提出了新思路。
这是安徽医科大学首次以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刊文,标志着学校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呈现出新格局,在原创性成果上又取得了新突破。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现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等3个校区,5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非直属附属医院9家。据安徽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5月1日消息,学校启动新医科中心(新校区)项目建设。项目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137亩,总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预计容纳学生2.3万人。该项目是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教育提质扩容重大工程,将于「十四五」期间完成一期项目55.2万平方米建设。
安徽医科大学拥有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率先突破百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科技部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教育部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等,先后在Cell、Science等顶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建校90余年,安徽医科大学涌现出以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国良医」及杰出校友。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安徽医科大学为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英雄不问来路,顶刊不看出身,高职照样发Science。7月15日,美国罗格斯大学资深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李静联合浙江大学合作者在Science刊文,研究团队采用一种链状聚合物吸附剂,实现了对3种二甲苯异构体的高效分离,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这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刊出的第一篇Science论文,也是国内职校首发Science!这所创建于1993年的职业院校,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近年发展迅猛,尤其科研能力不容小觑:2022年7月,学校揭牌成立「赵淳生院士工作站」、「孙立宁院士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及超声技术研究所,标志着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又进入崭新阶段;在2022年最新一期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跻身全国前200,位列第182名。
学校能在顶刊发文创下开天辟地的新纪录,背后离不开一大重量级科研平台的参与。据悉,通讯作者李静任职于学校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霍夫曼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学校2018年以来重点打造的第一个科研平台,也是全国高职院校首家共建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2019年5月20日,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揭牌,致力于研发新型功能材料,并重点开拓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性能和应用,以光电转换,储能,节能材料为重点攻关对象,建立了一个由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组成的精英团队。
海南医学院,顶刊大丰收!
近两年,有1所低调的非「双一流」医学院——海南医学院,在短短2年时间里迎来了3篇Science/Nature论文,堪称高产!
2022年7月22日,香港大学朱轩/陈福和/袁国勇研究团队联合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Science刊文,从病毒学的角度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力以及致病力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香港大学朱轩/陈福和/袁国勇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有关奥密克戎复制能力和致病性的研究论文;2021年3月,香港大学、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等多单位合作,袁国勇等团队发Nature。
不难看出,这3篇顶刊,全部由香港大学的科研团队和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发表。可见,海南医学院能在科研实力上实现突飞猛进的进步,与这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密不可分。
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获批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国勇),并作为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筹建和运行。该实验室运行4年多来,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并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2022年5月,由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海南省重大传染病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顺利通过海南省科技厅中期评估,按进度计划完成目标任务达到70%。该实验室对海南医学院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有重要支撑作用。
海南医学院,以热带医学为办学特色,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热带转化医学、急救与创伤研究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卫健委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于近期迎来了即将「升格大学」的好消息,2022年2月16日,海南省召开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能力提升建设年」动员部署会议,根据会议部署,支持海南医学院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建设为「热带医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当前,学校正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己任,奋力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期待海南医学院早日实现更名、大有可为!
2022年7月中国内地高校CNS发文明细
2022年1-7月中国内地高校CNS发文数统计
论文链接: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4663
[2]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j7659
[3]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8939
--高绩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www.futureyuanjian.com/wp-content/themes/future/single-news.php on lin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