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I能获诺贝尔奖,那么未来一定有它一席之地!
原创
FUTURE远见| 2020-12-30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在2019年年底,谷歌DeepMind推出了一种名为AlphaFold的人工智能算法。而在12月1日的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上,该AI算法成功击败了其它所有的参赛选手,准确预测出了蛋白质的3D结构,它的准确性完全可以与冷冻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和X射线晶体学等实验技术解析的3D结构相媲美。
那么蛋白质折叠问题到底难点在哪里?为什么会困扰科学家近半个世纪?蛋白质可以凭借相互作用在细胞环境下来自己组装自己,这种自我组装的过程被称为蛋白质折叠。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只研究出基因组序列并不能让我们了解到蛋白质的具体功能,就更不论知道蛋白质是如何工作的了。而蛋白质折叠的问题也被列为了“21世纪生物物理学”的重要课题。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科学家一心钻研起了蛋白质折叠的问题。美国生物化学家安芬森基于还原变性的牛胰RNase在不需要其他任何物质帮助下,仅通过去除变性剂和还原剂就使其恢复天然结构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形成其热力学上稳定的天然构象所必需的全部信息的自组装学说。但随着对蛋白质折叠问题认知的发展,虽然该学说得到了很多体外实验证明,但是也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符合这一学说。太多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体内蛋白质的折叠远不是像安芬森提出的学说那样简单。
二十余年后,在80年代,埃尔斯提出了“辅助性组装学说”。该假说表明蛋白质折叠并不仅仅是一个热力学过程,它同时也受动力学的控制。但到现在,该假说也没有任何的实验证据来提供支撑,只有部分数学论证进行支持。所以该假说也只能暂时认为是对蛋白质的折叠机制的不完整认识,可能甚至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几十年中做出过最有价值贡献的可能还属于安芬森小组关于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变性和复性的研究。牛胰核糖核酸酶含有124个氨基酸残基,由8个巯基配对组成4对二硫键。可以计算出酶分子中8个巯基组成4对二硫键的可能方式有105种,这就提供了一个定量估算复性重组的指标。这个研究给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如今,困扰我们近半个世纪的问题最终被AI给解决,但有AI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近日还有一条关于AI的新闻可是让人哭笑不得了。上个月,苏格兰足球冠军联赛启用了AI摄像机对比赛进行转播。但因为这场比赛的一名边裁是光头,AI误以为这个光头裁判才是球,整场比赛大部分时间摄影机一直在跟着光头裁判走,根本没有聚焦在球上面。这让买了线上观赛券来看直播的球迷们很是不满。
AI技术还正在发展之中,它们能在围棋上战胜人类、能解决我们半个世纪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它们也终究是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如非人类,也不会有或强大或犯蠢的AI。AI当然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但是AI也不是万能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2020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