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住科研人员手脚的「细绳子」怎么被剪断的?

FUTURE远见| 2021-10-26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绑住我们的『细绳子』没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动力更足了。」正在进行的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上海交大教授徐凯的一番话引发关注。
 
徐凯参加完创新周开幕式活动后,21日从郑州到上海。他作为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与美敦力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天内能在两个身份间转换得益于他所说的「细绳子」没了。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文件和行动方案。「『粗绳子』不多了,但『细绳子』还大量存在,束缚住包括我在内的科研人员,影响成果转化。」徐凯说。
 
徐凯是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授。2004年,身在美国的他投身于手术机器人研究,2010年回国继续从事科研,此后也有了将手术机器人进行成果转化的想法。在鼓励成果转化的大背景下,政策和规定给徐凯蹚出一条创业路,但是,还有「细绳子」绑着他的脚。因为科研成果是徐凯作为上海交大科研工作者的职务发明,知识产权中的国有资产部分如何处置?万一创业失败怎么办?因为这些「细绳子」,徐凯在创业初期只拿到数百万元天使投资,这对于他所在的行业来说,难以大展手脚。
 
2015年,「细绳子」开始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相关意见,提出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当年5月,上海发布相关意见,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70%。当年就有上海的高校根据上述意见形成了股权激励方案:学校占股28%,科研团队占72%。
 
一年后的2016年,徐凯所在的上海交大开始探索改革试点。当年徐凯与上海交大签订协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通过协议厘清所属权。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他的成果转化的载体公司,开始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产业化历程。
 
彼时,一批教师带着科研成果,在和学校签订协议、确认权责后,开始了创业。
 
但还有一根「细绳子」绑着「徐凯们」:如果创业失败怎么办?知识产权转让形成的债务如何偿还给学校?
 
202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希望通过两年专项改革试点,形成成熟定型、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模式。
 
专项改革试点包括了7项任务,其中营商环境的改革试点项明确了涉及债务偿还等方面的鼓励举措。
 
改革成效已经显现。今年1月至9月,学校成果转化合同数95项,合同金额突破5.45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转化成效进一步凸显,活力进一步释放。
 
今年,徐凯的术锐公司新获得3亿元融资,腔镜手术机器人正进行注册临床试验,常规开展纯单孔下的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等泌尿外科较高难度手术。
 
这是徐凯所在的术锐公司的手术机器人今年3月9日参与做的纯单孔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 图源:受访者
 
这是徐凯团队研发的自主可控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局部 | 图源:受访者
 
「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只用一个皮肤切口,先后递送内窥镜和手术工具完成手术,对病人创伤进一步减小。」徐凯说。
 
目前,术锐公司正着手医疗器械注册流程与商业化的部署,并将与美敦力公司共同探索在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商业和技术合作。
 
记者 潘旭、陈杰
--新华社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www.futureyuanjian.com/wp-content/themes/future/single-news.php on lin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