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禁令下的五大隐患
FUTURE远见| 2022-10-20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从设备到人才,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出史上最严格的限制令,论影响深度与广度将出现以下四大隐患:
第一,限制美国公民从事半导体IC制造相关工作。关键是,这项禁令是否会扩大解释为美籍IC设计领域的高管?这细节需要美国商务部再进一步解释。
事实上,这个限制禁令属于违反美国宪法,无端限制美国公民的工作选择权。但推估美国会以巩固国家安全作为限制的理由。
国内IC制造的美籍高管都是属于大佬级的领军人物,而IC设计企业的海归派高管人数其实更多,且分布领域非常广。
许多新创公司也都是海归派高管成立,尤其是中国目前居于领先地位的AI、量子计算、超算等领域,如果这次美国的禁令扩大至限制IC设计领域的美籍人才,那未来潜在且长远的影响将更为庞大。
第二,这次限制令虽然是在美籍华人身上,但所有外籍员工目前都十分担心会有寒蝉效应,尤其是在晶圆厂内的工程师最为忧心。
晶圆厂、设备厂的美籍员工大部分都在第一时间内撤离,而仍留在厂内的其他外籍员工也担心两件事:首先,美国可能会施以政治压力,让所有在中国晶圆厂内的外籍员工成为下一波对象。
再者,多数人更担心前景问题。部分晶圆厂由于身处美国禁令底下,驻厂的美籍设备商都已撤离,未来如果旧设备需要维修、新设备正在装机,都会出现没有原厂设备厂工程师协助维修和装机的情况。另外,遇到零件坏掉,未來原厂也无法提供协助。以上种种问题都会让许多晶圆厂未来运营能力和前景受到挑战。
虽然设备国产化的议题已经讨论和准备许久,但国产化需要耐性与时间,不可能短短2~3年全数上阵替换。
第三,这次影响最大是两家存储大厂,但对于从事先进制程的逻辑大厂而言,仍是会导致未来取得设备的困难度大增。
目前限制是16/14nm制程以下的设备不能取得。不过,部分设备厂的接单考量或是美国商务部的态度可能会「层层加码」,例如部份28nm制程使用的机台因为也可以做16/14nm制程,会导致28nm制程的设备也取得困难。
目前三星西安NAND厂、SK海力士无锡厂、英特尔大连厂、台积电南京厂都获得一年的出口许可证,但仍是不可轻忽。
晶圆厂的厂房和机台设备造价昂贵,要扩充10k的产能都要好好规划,有长远的考量和安排才会扩产。
这些半导体大厂虽然手上有一年的出口许可证,但一年后会面临机台维修、更换零件等却没有原厂的支持和服务等问题,都是会影响到这些半导体厂未来扩充产能计划的心态。
第四,美国未来是否会说服其他「同盟国」参与一致行动,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
在美国发布禁令当下,美国其实还未与同盟国达成一致行动,但业界担心万一美国盟友加入,包括对于机台设备的限制,以及人才的限制,可能会让情况更为棘手,这可能会让整个中国半导体都「华为化」。
当中,关键是荷商ASML用在成熟制程的深紫外线DUV机台,未来是否会扛不住美国的压力也跟着限制出口到中国,这点非常关键。因为目前国内半导体的制造扩产方向都已经转到成熟制程,如果DUV也被限制,整个状况会更麻烦。
第五,在所有国产化应用中,凭借庞大的汽车内需市场和完整产业链,中国电动车行业被认为是芯片产业的最重要的市场。
目前国内的电动车仍是以采用外商公司的芯片为主,例如英伟达等。而这次美国对于芯片的禁令以「算力」为界,英伟达的A100和H100和同等算力的芯片都无法直接使用在国内的电动车上,长远来看将影响自动驾驶AI的算法的发展。
--问芯Vioce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www.futureyuanjian.com/wp-content/themes/future/single-news.php on lin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