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疆此轮疫情,可能和天气变冷了有关
原创
FUTURE远见| 2020-12-16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一夜之间,一个边陲小城感染人数激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杨功焕表示,这次疫情小范围爆发尚不清楚流调状况,来源不好判断,但此次疫情与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有着一定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冬天来临会利于病毒的传播呢?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有哪些措施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和严格防范的呢?
“冻不死”的新冠病毒
杨功焕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气温下降,新冠病毒活性会有所增加,这也是疾病发生的规律。在杨功焕看来,包括此次新疆喀什疫情,也同样与当地气温下降有关。
所以,病毒都是在低温环境下更容易传播吗?
今年2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刊登研究:针对27个国家429个城市约2.5万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通过统计各地确诊人数和对应节点的气温,发现当气温在8℃左右时,新冠病毒可能最适合传播。
根据作者的研究,当日确诊人数的对数值(lgN)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峰值lgN对应的平均温度为8.72℃。
全球日确诊人数lgN对温度的关系图
在作者看来,该项研究为温度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温度与病毒传播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并且,经过多位学者的的长期研究发现,低温、低湿度环境被普遍认为可促成流感及病毒的传播;这次,低温低湿度“这两枪”,喀什都中了。
低温低湿度是北方冬天的重要特点。11月即将到来,气候条件将更有利于新冠病毒的传播;虽然境内疫情控制非常全面、到位,但我们每个人仍不能掉以轻心。
所有的病毒都是这样的吗?
2007年,一个团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猪流感病毒研究发现:在温度为5℃、相对湿度在35%-50%的环境中,感染率为75-100%。
而当温度升到30°C、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感染率为0.,而这也表明了该病毒对温度更为敏感;温度对病毒传播的影响极大。
2014年,湖北省医疗气象专家、武汉城市工程技术中心正研级高工陈正洪也曾公开表示,当年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最适宜传播温度为10-20℃。
根据他们的研究,该种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有着很强的适应力;如果在零下20℃左右,该病毒可以存活长达40多个月,但如果气温到20℃左右,那么就只能存活7天。因为H7N9病毒需要附着在鸟类等恒温生物上,所以H7N9在10到20℃的气温环境中更适合传播。这也是当年冬季H7N9在温度相对较高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爆发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根据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各种病毒都是在相对较低的气温条件下更容易传播,甚至造成爆发的情况。经过几个月的严防死守,我国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很多公共场合,都能看到大批不再佩戴口罩的老百姓。但随着冬季的到来,病毒防控千万不能放松!这更要从我们个人做起——做好个人防控戴好口罩、勤洗手、讲卫生!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目前,新疆喀什已启动一级应急响应,4个乡镇已升级为高风险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已抽调600余名核酸检测人员紧急支援喀什。对于接下来的防控攻坚点,杨功焕认为,应尽快找到社会中是否还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并做好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工作。“只要隔离措施到位,喀什地区的疫情依然可防可控。”
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