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守候,最老射电望远镜没等到外星人的回信凄惨报废

原创

FUTURE远见| 2020-12-30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在当地时间12月1日上午8时左右,世界上最老的射电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因结构失控倒塌。至此,工作了57年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正式报废。

提出研制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是康乃尔大学电子工程教授威廉姆·戈登。1963年,阿雷西博开始投入建造。建造之初,阿雷西博的主反射面是球面,原本的天线是金属网,只能在最短50厘米波段的频率进行工作。

1972年到1974年年间,阿雷西博进行了一次改建工作。这次改建动用了38778块金属板进行拼接,使工作波段缩短到了5厘米。进入80年代,阿雷西博又迎来了一次改建,这次改建任务是将天线的直径扩大到了366米。阿雷西博迄今最近一次改建是在1997年,这次改建将观测频率范围扩展为波长6米到3厘米,使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更多分子谱线。

人类第一次发现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系统,就是通过阿雷西博。1991年,天文学家沃斯赞和弗雷尔使用阿雷西博发现了毫秒脉冲星PSR125712的行星系统,轰动了整个科学界。这个发现可以被比喻为天文界的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论射电望远镜工作的原理,就是借着雷达技术发展而来的。阿雷西博配备了一台功能非常强大的无线电发射机。它所拥有的巨大的天线有着很强的方向性,使无线电波聚集成非常小的辐射束发射出去,定向发射使得发射功率大大提高。无线电波碰上固体状物后会被反射回来。

1974年阿雷西博雷达曾向武仙座M31球状星团发送电报,告诉武仙座上的“智能生物”们,关于太阳系、人类生命、地球上的人口等信息。电报以二进制系列脉冲编写,以每秒10个字的速度发出,以光速传播。信号到达目的地需要2400年,如果收到讯息后武仙座的“智能生命”立刻给我们回电,地球人也需要4800年后才能收到。

但阿雷西博再也收不到外星人的回信了。今年8月,架在阿雷西博上的一根电缆坠落将面板划破,在面板上留下了一道巨大的裂口。在11月初,又一根主要的电缆被折断后,阿雷西博的所有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决定对阿雷西博进行退役。

工程师们认为,阿雷西博的设备重量太大,无法安全保护这座望远镜的不稳定结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在短时间内制定一个计划,用安全可控的方式拆除阿雷西博。

然而,没等他们制定出这一拆除计划,12月1日早上,阿雷西博自行倒塌,寿终正寝。

随着阿雷西博成为历史,我国的“天眼”FAST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超大型射电望远镜。FAST中文全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正式落成使用,综合性能是阿雷西博的十倍。

落成后一年,FAST便发现了两颗新脉冲星,距地球距离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两个新发现成为了中国射电望远镜的首次新发现。

而截至到2020年11月,FAST投入运营满4年,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了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也达到了40余篇。近一年来,FAST已观测服务超过5200机时,超过了预期设计目标的两倍。

未来,FAST还将继续在寻找宇宙中的脉冲星甚至是在寻找地外生命和文明的任务上付出努力。相信我国科研人员能在FAST的辅助下发现并创造出一系列傲人的成果!

                                                                                               

2020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