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师兄,国家杰青,又一科学家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FUTURE远见| 2023-08-11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柴继杰,1966年生,先后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硕士)、协和医科大学(博士)。1997年至2004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4年至2009年任北京生命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柴继杰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德国洪堡教席奖」的科学家,赴德国任教。
作为研究植物免疫方面的专家,柴继杰致力于动植物固有免疫系统的信号调控机制研究,尤其在植物抗病中发挥核心作用的膜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和胞内核苷酸结合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NLR)介导的免疫应答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近二十年来,柴继杰团队首次揭示了植物 PRR 配体识别及活化的基本规律,为培育广谱抗病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首次发现植物NLR激活复合物,并提出了NLR抗病小体的概念;以及发现 CNL类抗病小体作为钙离子通道激活植物免疫,而TNL类抗病小体作为全酶催化产生核苷类第二信使,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这些原创性的成果不仅改变了对植物NLR生化功能的认知,而且开启了植物免疫研究新的方向,为抗病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迄今为止,柴继杰共发表了SCI论文121篇,其中通讯作者72篇,5项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国际公认的植物抗病领域30年重大发现。他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德国洪堡教席奖,同时也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加入西湖大学后,柴继杰将组建植物免疫信号传导实验室,继续深化植物免疫受体的结构和生化研究,并探索植物抗病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半路出家,师从施一公
从造纸到生物,科研之路异常艰辛
我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他比我还大一岁,他刚来做我的博士后的时候,我预计他的基础会很差,来了之后,才发现他的基础比我想象的还差。但现在,我跟你简单点讲,在他研究的领域里面,他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科学家。
——施一公

柴继杰1966年生于辽宁。1983年9月,考入大连轻工业学院(现在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专业832班,是不折不扣学造纸出身。
「当时的校园很小,只有一进校门的那一栋教学楼,后面有几栋零星的宿舍楼,其他地方都是荒地。」柴继杰教授2018年7月在母校大连工业大学演讲时曾回忆。

1987年毕业后到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担任助理工程师。在工作了四年后,1991年他考取了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硕士生,据他回忆,当初老师来到他工作的工厂进行面试,为他在那样的环境下还能坚持学习所感动。
1994年柴继杰教授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这是他接触生物学的开始,1997年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后,1999年到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后,师从著名科学家施一公院士,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工作。
据施一公说,柴继杰一开始给自己写信,希望到普林斯顿大学做自己的博士后时,并没有什么文章在手,但是施一公就觉得他的训练可能比较差,结果来了之后,施一公才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差,也是因为这样,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博士后,柴继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科研之路开始的异常艰辛。
不过,从一开始的屡屡被导师施一公「嫌弃」,到后来成为导师口中的「我的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施一公的慧眼识珠和柴继杰的刻苦努力,也成就了一段千里马遇伯乐的佳话。关于他的成长经历,施一公曾在多个场合提到,以此用来鼓励大家。

2017年6月1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京举办201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行前集训视频会议,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在讲座中谈到柴继杰教授在普林斯顿从事博士后的经历:
施一公院士说,我的两个学生都比我年纪大一点,柴继杰加入我实验室的时候,我看了他的简历,我以为他是大连工学院的,其实是大连轻工业学院的,是学造纸的,后来在丹东造纸厂工作了四年,为什么收他?就是因为他有个性。
就拿他做对比,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学生,就不说名字了,是科班出身,南京大学第一名,中科院周承儒先生的博士,97年申请我实验室的时候已经有七篇第一作者的CNS文章,在中国当时是不可思议的,柴继杰一篇都没有,他只有一篇第二作者的小文章,但是我就看重了他在工厂干了四年,能考回协和医学院做博士生的经历。
他在我那五年做的非常优秀,当然这五年他非常曲折,这就是我说的来的时候英文很差,每天半个小时,我发现继杰现在还每天半小时的英文报刊杂志的阅读,他保持下来了,他在和他的学生讲,说你要每天读半小时。
柴继杰在我那前两年就是技术员,他不明白他在做什么,因为基础太差了,手把手教他,但在某些研究学科,某个生命科学的大部分学科,我说难听点讲,你确实不需要太多太深厚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做的很好。他前两年就是技术员,第三年开了点窍,第四年有自己想法的时候我非常非常欣慰,当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即使这样的学生我也可以带出来,他和你们想象意义上的学生完全不一样,他就凭一点,就是好强,继杰是从来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事情他做不到的,他付出比别人大得多的努力,当然他也很灵气,他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做的领域和专业,在我那做了五年很优秀。
——施一公,《201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行前集训视频会议》
一直到后来,施一公有一次在清华讲座,有柴继杰的学生来向他提问,最后学生说:「老师,我们柴老师说了,他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尽管他出自你的实验室,但他处处比你强。」

施一公也觉得很欣慰,觉得这才是自己教的好学生,如果自己的学生,不能超过自己,或者心里觉得,要跟着老师的足迹,一直走下去的话,可以说是白培养他了。
柴继杰实验室
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免疫受体的结构和生化研究,相关工作系统地揭示了植物受体激酶/受体蛋白活化的最小二聚化模式及线性小肽识别一般规律,相关研究成果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提出了动物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LRC4多结构域互作维持抑制状态及炎症体活化的多米诺效应机制和NLRP1-DPP9复合体是体内NLRP1感应各种病原或内源危险信号发挥功能的形式;率先提出植物抗病小体(Resistosomes)的概念,并表明抗病小体直接作为钙离子通道或者NADase全酶产生不同种类的核苷类第二信使起始植物的抗病及死亡信号通路。
目前实验室正在招人,应聘可发邮件:chaijijie@westlake.edu.cn
助理研究员
https://www.westlake.edu.cn/Careers/OpenPositions/research/research_FACULTY_life/202305/t20230529_28748.shtml
博士后
https://www.westlake.edu.cn/Careers/OpenPositions/PostDoctoral/FACULTY_life_1/202211/t20221111_23630.shtml
----募格学术、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清华大学新闻网、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