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获1.31亿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化率为0,问题在哪?
FUTURE远见| 2023-08-09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除上述高校花1.31亿元经费0转化率外,在广西审计厅的披露中还提到,另一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79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0.71%。对此,广西审计厅提到,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立项重点不突出。
其实,高校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并不是个别现象。此前就曾有媒体报道称,国内有高校的科研成果超90%,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有些项目即使向市场推广,也因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导致项目无法推进。
问题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会把教师申请课题、发布论文等作为重要指标,由此就出现了课题研发以发表论文为目的,而忽略了科研的根本,导致过多的经费投入到论文型项目中,很难产生实际成果。如在广西审计厅披露的内容中就有提到,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另一方面,不少科研项目在立项时缺乏调研,造成成果与市场所需匹配率不高,大量「专利」无法运用到市场中。无论是哪一点,都造成了资金和科学技术的浪费。
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当反思和改进。首先要解决的是「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避免出现只要获得课题立项,拿到经费,发表了论文,就完成了「科研项目指标」,而未对所立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其次,在立项前,要做好市场调研,有条件的可以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开展研究,并及时根据市场动态作出调整,科研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闭门造车」。另外,对于已经研发成功的项目,要及时向市场推广,在最快时间内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市场来衡量科研成果的价值,让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市场。
除了高校自身的转变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在立项前期做好审核,在研究期间要对经费使用、科研进度进行监督,对于存在脱离市场或难以进行的项目及时叫停,并将监督情况作为高校科研经费审批的依据。同时,还应鼓励和促进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科研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如果科研项目最终沦为闭门造车,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也无怪乎公众会发出「这样的科研有何意义」的疑问了。
7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罗海山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上述报告披露了广西在科教振兴资金审计方面的相关情况。
报告称,广西审计厅对9所区管高校2020-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79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0.71%;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
二是高校科技项目立项聚焦重点不够突出。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
三是科研项目结余资金闲置。4所高校科研项目资金净结余6682.28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盘活;2所高校22个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达到69.24%,造成914.02万元资金闲置。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