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充分肯定基金委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FUTURE远见| 2023-06-19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召开2023年第1次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会上,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高波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扎实有力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

禁止「围会」、不得搞「人情评审」……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等「四方主体」,集中明确提出「24个不准」。相关负责人表示,「打招呼」情节特别严重的,相关人员将被永久取消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对「打招呼」亮红灯、敲警钟,切中了科研人员的重点关切。「打招呼」现象由来已久,甚至成了一种「显规则」。据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调研,2018年至2021年间,评审专家在项目评审中「偶尔被打招呼」和「经常被打招呼」的合计比例,从78.42%下降至73.01%。也就是说,尽管现状有所好转,但高达七成的比例仍不容乐观。然而,项目评审公正与否事关科研大局,最应保持初心的学术场岂容「圈子文化」盛行、「攻关」变「公关」?

需要强调的是,学术场中的「打招呼」,不只是单纯的走关系:就从主观意图而言,有的人是为了「捞偏门」,实力不够「关系」来凑;有的人是怕吃亏,被迫陷入「囚徒困境」。据《半月谈》几年前的调查,对科研评审中的乱象,一名高校教授的自述令人震惊——「评审打招呼、做工作成了自保的方式,别人打了招呼你不打,就觉得你不重视。」「甚至要用本子记下给谁打过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

歪风何以难消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术圈相对封闭,权威色彩较重,若是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难免近亲繁殖、互为掎角之势,备受诟病的「学阀」现象就是一例。因此,对于「打招呼」「做工作」,一些人总是心情复杂:一边认为这有辱斯文、不爱惜羽毛,一边又缺乏「破坏规则」的勇气,最终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显而易见,破除各种利益纽带,「小打小闹」不解渴,还须釜底抽薪、猛药去疴。正如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所言,「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人」。

在制度完善方面,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探索值得肯定。如此前在「原创探索计划」中,引入双盲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和答复等方式,一方面避免人情干扰、保证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励原始创新,让具有前瞻性的项目脱颖而出;再如,强化评审专家名单保密管理,严禁任何人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围会」,三个「任何」掷地有声,释放出「零容忍」的态度。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学进。以学术为志业,心浮气躁要不得,人情世故更不可取。还科研一片净土,有必要重提一个基本的「常识」——唯才是举,能者居之。(高维)

--科技部、科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