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总奖金1.5亿元,诞生首位「90后」获奖人
FUTURE远见| 2022-09-15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本届获奖人的「多元化」面貌,折射出中国基础科研的蓬勃发展和科研布局的不断优化:50位获奖人来自18个城市和地区,澳门、大连、沈阳、济南首次出现获奖人;自由申报的获奖人占比30%(15位),也创下新高。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四年来共评选出200位获奖人。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医学科学领域首批获奖人脱颖而出
「降级」大肿瘤、探索多器官衰竭机理、预防蚊媒病毒传染病、干细胞再生治疗眼科疾病、开展中国最大食管癌队列研究……5位科学家脱颖而出,成为「科学探索奖」医学科学领域的首批获奖人,他们致力于探索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开发临床诊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工作在科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前线。
在5位获奖人中,还包括2位既从事临床工作又从事科学研究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苏士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吕奔。他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也是探索医学奥秘的科学家,以自身做桥梁,联通着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解答『为什么』,临床医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回答『怎么办』。医师科学家从事以临床为导向和目标的科学研究,服务广大患者的现实需求。『科学探索奖』正是激励我们,将最原创的、『从0到1』的科学发现,以临床为出口不断为人民服务。」苏士成表示。
5位优秀医学科学领域获奖人的产生,充分体现出奖项的初衷。「科学探索奖」秘书处表示,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所有人认识到,人类抗击疾病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医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奖项今年增设医学科学领域,正是为了鼓励青年学者针对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支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培养真正具备研究能力,能解决临床迫切需求的医学领军人才。
「『科学探索奖』今年开始增设医学科学领域,是因为我们和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一样关注人类健康,也是因为我们坚信科学是未来人类健康改进的关键。希望支持一代又一代新的医学科学家,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饶毅表示。
「第一次」增添全新色彩——获奖人「多元化」体现基础研究勃勃生机
首位「90后」获奖人,首位澳门地区获奖人,大连、沈阳、济南等城市首次拥有获奖人……一个个「第一次」,为「科学探索奖」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色彩;获奖人的「多元化」面貌,也印证着中国基础研究的勃勃生机,体现出科研布局的不断优化。
2022年获奖人「含金量」十足,展现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的过人实力。其中90%(45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奖项评审「英雄不问出处」,获奖人中既有各项国家级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50名获奖人有15位通过自由申报渠道产生,创下历年新高。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年纪轻者和女性。今年最年轻的获奖人,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正是一名「90后」的女性科学家。她表示:「我正在科研起步阶段,『科学探索奖』为年轻科学家提供了极大的激励和认可,一方面让我更安心,为从事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容错空间,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受到更多责任,在未来一定要做出更不一样的原创工作。」
今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来自18个城市和地区的35家不同机构,地域和机构分布都更广泛,其中16家机构首次有人获奖,西部省份获奖人数量有所提升,这些都是中国科技创新布局不断优化的写照。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范宣梅在得知获奖时刚熬过几个通宵,她从事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机制与预测研究,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她不断提供自己的灾害预测结果和受损房屋道路解译数据,服务震后救援的「黄金72小时」。「很高兴看到西部的获奖人不断增多,国家科研政策导向变化正在显出成效。西部的大发展,必然持续涌现出科学问题,我们身处第一线,就要不断解决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此外,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在不断「升温」。今年香港地区有两名科学家获奖,澳门地区也诞生了首位获奖人。获奖人澳门大学教授麦沛然从事芯片研究,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他表示:「澳门科学研究的起点不算高,但这几年得到国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又有和大湾区的频繁互动,进步速度很快。我们会在『小而精』的方向上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谁「打招呼」谁「出局」——奖项评审务求风朗气清
作为目前中国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运行四年,得到科学界、教育界广泛关注。奖项始终秉承「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评审务求客观公正、风朗气清。
「今年『科学探索奖』评审工作全过程严谨有序,对个别『打招呼』的申请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钱颖一介绍说:「监督委员会再次提醒:申报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评审工作的独立、客观和公正,一经查实,即取消当年参评或获奖资格。」
多位奖项发起人表示:「『科学探索奖』的评审完全基于对学术成就和创新能力作出判断,所以从一开始就对『打招呼』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谁『打招呼』,谁就『出局』。我们希望用这种一票否决机制,使学术研究回归其初心本质。」 他们也倡议科学界同仁携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伴随奖项影响力「更上一层楼」,「科学探索奖」也得到多方热忱参与和支持。「科学探索奖」秘书处介绍,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有超过900位各国院士,3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
「科学探索奖」采取企业投入、公益运作的方式,不求商业回报,是腾讯践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重要探索之一。「『科学探索奖』鼓励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是腾讯助力国家基础研究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马化腾表示,「腾讯未来将继续践行『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聚焦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用户、产业和社会价值创造,担负起自己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
自2019年至2022年,「科学探索奖」每年评选出50位获奖者,共资助了200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据统计发现,有154位获奖者来自高校,占总人数近80%。
其中,清华大学获奖人数最多,有29人。北京大学紧随其后,有28人。这2所高校的获奖人数遥遥领先,占据了总获奖人数近1/3。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人),复旦大学(8人),南京大学(6人),厦门大学,(5人)东南大学(4人),华中科技大学(4人),浙江大学(4人)……
全部高校获奖人数统计如下:
--科学探索奖、科研圈、高绩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www.futureyuanjian.com/wp-content/themes/future/single-news.php on lin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