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在月球阳光照射面发现水:探索宇宙,目前人类都发现了什么?

原创

FUTURE远见| 2020-12-16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26日,美国宇航局(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个重大发现:科学家通过“索菲亚平流层红外天文台(SOFIA)”首次在有阳光照射的月球表面发现水。这一发现将有望为日后的太空任务提供更多资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那么,近些年,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有哪些“重量级”发现呢?

广寒宫,日光之下也有水

 

NASA的索菲亚平流层红外天文观测台(SOFIA)首次证实受到阳光照射的月球表面有水存在。这一发现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整个月球表面,而不仅限于寒冷、阴暗地方。

 

 

平流层红外天文台,英文全称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简称SOFIA是美国宇航局、德国航空太空中心以及大学太空研究协会(URSA)共同合作的项目,是由一架波音747SP改装上2.5米直径的反射望远镜,在约12496米的高空进行红外线天文学研究的飞机。它的能力使它几乎可以在地球大气层内所有的水蒸气之上飞行,并且还可以观察到一些被大气层阻拦而无法被地基设备观测到的红外波长。SOFIA甚至能够飞行至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点进行观测,其每周将进行3或4晚的飞行观测。

此次,SOFIA在月球南半球Clavius的火山口(从地球上看到的最大火山口之一)中发现了分子水(H2O)。此前,在对月球表面的观察中发现过某种形式的氢,但无法区分水及其化学上的近亲羟基(OH)。此次观测到的最新数据显示,一立方米的月球表面土壤中,水的浓度相当于一瓶340克的水。

我们拿撒哈拉沙漠中的含水量进行下对比。撒哈拉沙漠的含水量,是这次SOFIA在月球土壤中检测到的含水量的100倍。尽管数量非常少,但这项发现为科学家们提出了新问题——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水是如何产生的、水又是如何在月球表面上持续存在的呢?根据NASA的计划,2024年将再送一批宇航员登上月球以全面了解月球上是否存在水。或许,不久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得到一一解答。

 

仰望星空,人类探索永不止步

 

NASA近几年在火星上也有着不少发现。自2012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后,这个活跃的“小精灵”便一直在探寻着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的蛛丝马迹。

 

 

20139月,好奇号首次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水存在的证据。火星表面土壤按重量算约2%是水,这意味着每立方英尺(不到0.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能够获得约1升的水。

2019年,NASA宣布,好奇号在火星盖尔陨石坑内发现了富含矿物盐的沉积物,表明坑内曾有盐水湖,显示出气候波动使火星环境从曾经的温润潮湿演化成为了今天的冰冻、干燥。

 

 

当然,我国近年在太空探索上的成就也令世界瞩目。2013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三号”送入预定轨道。之后,“玉兔号”成功与“嫦娥三号”分离登陆月球。2016年7月31日,在服役了972天之后,“玉兔号”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玉兔号”在月球上完成了月壤探测、巡视探测等多项任务。利用月球车上的全景相机完成了多点对着陆器的成像,并对巡视器周围月面进行了360度环拍,采集到了多项重要数据。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玉兔二号月球车。一年多的时间里,玉兔二号在经过几次休眠后,继续保持着工作,各方面工况正常,正在继续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今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预计将花费七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两到三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天问一号”将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征、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进行科学探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我国虽起步较晚,但早已迎头赶上、不断创新、持续突破。宇宙未解之问太多,而我们也正在迈出属于我们坚定的探索步伐。

 

202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