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发布:北京大学曹云龙因新冠病毒研究入选
FUTURE远见| 2022-12-15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Nature、生物世界 文
Nature 特写部主编 Rich Monastersky 表示,在这充满危机和精彩发现的一年里,Nature 选择的十位人物既有帮助我们探知宇宙最遥远存在的天文学家,也有在新冠疫情和猴痘疫情中举足轻重的研究人员,还有突破器官移植局限的外科医生。
Nature2022年度十大人物
曹云龙:新冠预测者
在今年的十大人物榜单中,曹云龙来自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曹云龙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在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师从谢晓亮院士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一直专注于单细胞测序的技术开发,他的研究成果帮助追踪新冠病毒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部分突变。
2020年5月18日,谢晓亮/曹云龙团队等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筛选的结果,利用高通量单细胞RNA和VDJ测序平台,从60个COVID-19康复患者中超过8500个抗原结合的IgG1抗体中,筛选出了14个具有强中和能力的单克隆抗体。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可直接用于药物发现,并且具有过程迅速、效果显著的优点,这有望彻底改变人们筛选传染病病毒中和抗体的方式。
2022年6月17日,谢晓亮/曹云龙团队等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BA.2.12.1, BA.4 and BA.5 escape antibodies elicited by Omicron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奥密克戎突变株 BA.2.12.1、BA.4、BA.5 新亚型呈现出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并且对奥密克戎 BA.1 感染者康复后血浆出现了显著的中和逃逸现象。
这些发现提示,基于 BA.1 的奥密克戎疫苗可能已不适合作为现有免疫背景下的加强针,所诱导出的抗体对新变异株将不具有广谱保护效力。并且,由于新冠病毒存在「免疫原罪」现象并且可以快速进化出免疫逃逸突变位点,通过奥密克戎感染实现群体免疫是极难实现的。
2022年10月30日,谢晓亮/曹云龙团队在预印本 bioRxiv 发表了题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XBB相对于BQ.1的优势可能部分是由于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之外的变化,XBB在编码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NTD)的部分基因组中也有突变,XBB能够逃逸针对NTD的中和性抗体,这可能会使它感染对BQ.1及相关亚型免疫的人。但值得注意的是,BQ.1正以极快的速度出现NTD区域的突变。这些突变大大增强了这些变体逃逸接种疫苗和以前感染所产生的中和抗体的能力。
曹云龙博士表示,如果感染了BQ.1,可能会对XBB有一些保护作用,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供证据。
除了曹云龙,还有两人因在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上的突出贡献而登上榜单,分别是 Lisa McCorkell 和 Dimie Ogoina。
Lisa McCorkell:长新冠守护者
Lisa McCorkell 是一位患有「长期新冠」(long COVID)的研究员,作为「患者主导研究合作组织」(Patient-Led Research Collaborative)的创始成员,她帮助提高了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并筹集到了研究经费。Dimie Ogoina 是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大学的传染病医生,他对尼日利亚猴痘传染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对抗猴痘疫情的关键信息。
Muhammad Mohiuddin:异种移植开路先锋
2022年1月10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公布了世界首例活人成功植入基因编辑猪心脏的手术,57岁的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接受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以挽救生命。
虽然这个猪心脏仅让大卫·贝内特延长了两个月寿命,但这已经是异种移植领域的一个巨大成功和历史性突破。带领团队完成这一基因编辑猪心脏人体移植的外科医生 Muhammad Mohiuddin 毫无疑问地入选了Nature年度十大人物榜单。
还有几人因为推动了非凡的科学成就和重要的政策进展而入选,他们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天文学家 Jane Rigby,他在韦布空间望远镜进入太空并正常工作的任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让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迈上了更高的新台阶。Alondra Nelson 作为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的代理主任,帮助拜登总统政府制定了其科学议程的重要内容,包括科研诚信政策和关于开放科学的新指南。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堕胎研究员、人口学家 Diana Greene Foster 就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对堕胎权法律保护这一决定的预期影响提供了关键数据。
在今年的十大人物榜单上,还有七位名字与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危机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是:
Jane Rigby:天空猎手
Rigby是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韦布望远镜操作项目科学家。她担心的噩梦没有发生。望远镜的副镜完美就位,并在一个月内顺利部署了剩下的全部组件。这次任务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从7月发布第一张震撼图像,到发现遥远星系和系外行星大气层,韦布望远镜在2022年一直占据着天文学头条。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为这台望远镜默默付出的数千名天文学家中,Rigby是当之无愧的关键人物。
Saleemul Huq:气候革命者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进行到最后几个小时,Huq确信,各国政府派来参加这次大会的谈判人员将一致同意建立「损失与损害」(loss and damage)基金——这是一种新型气候基金,用来支付气候脆弱国家所遭受的损失。
果不其然,最终签署的协议中包含了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的承诺,以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则条款的背后是很多人将近三十年的努力,为的是让历史上的高碳排国家承认他们对低碳排国家有一定的经济赔偿责任。十多年来,Huq一直是这场运动的非正式领导者,他最早是一名植物生物学家,如今是达卡国际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心主任。
Huq说:「损失与损害不是援助。」它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而这也是为什么它自1992年在巴西举办的地球峰会以来一直遭到反对。「当钱以援助的形式给予,所有的权力就在捐赠者那方。」他说,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时,Huq已活跃在各类国际气候谈判中,作为气候脆弱国家的顾问,Huq把它们的需求纳入了联合国对话的议程中。但要说服高排放的富裕国家却并不容易。
Huq在埃及的气候大会上受到了来自欧盟和美国的压力。当全球一些最富裕的国家反对在协议中加入这项承诺时,这位损失与损害的捍卫者不为所动,坚定自己的立场。「我们眼睛眨也没眨一下。」
Svitlana Krakovska:乌克兰之声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场会议,与会代表正在对备受关注的气候变暖影响报告做最后商讨。作为乌克兰代表团的团长,Krakovska在闭幕大会上发言,「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对乌克兰的战争有着直接关系和相同的根源——那就是化石燃料和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她对代表们说道,「靠煤、油、气就能轻轻松松获得能源,这打破了人类社会的权力平衡。」她的演讲得到了激烈的反响,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
Dimie Ogoina:猴痘警卫员
当Dimie Ogoina在5月份第一次听说猴痘开始在全球传播时,他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这种病毒2017年曾出现在他的家乡尼日利亚,那是近40年来的第一次,当时有700多个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那场疫情中,尼日利亚三角洲大学的传染病医生Ogoina是第一个发现确诊病例的人。为避免污名化,世卫组织11月已将该疾病更名为mpox。
Ogoina参与绘制了猴痘病毒在尼日利亚的传播轨迹,指出它会导致反常的生殖器病变,而且儿童似乎不易感染。2019年,在这些证据的基础之上,他和同事提出猴痘病毒或许是经由性接触传播的,而且人际传播效率可能也比此前认为的高得多。
Diana Greene Foster:堕胎调查员
20多年来,Foster针对避孕用品的获取和计划生育方案的效果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她最出名的要数一项名为Turnaway Study的研究。这项研究旨在了解堕胎或被拒绝堕胎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和财务状况有哪些影响。为此,Foster与其团队在全美30家堕胎机构的协助下,对近1000名女性受访者开展了为期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堕胎并不会损害女性健康和福祉。相反,被拒绝堕胎会使女性的财务状况和健康恶化,并对家庭造成伤害。
当「罗诉韦德案」裁决在6月被正式推翻后,Foster马上启动了一项新研究。这项研究将对比在各州堕胎禁令生效前两周内设法完成与未能完成堕胎的人。Foster希望她在接下来几个月内收集到的证据能为各州在是否更改堕胎限制的问题上提供决策支持。她说:「我已经下定决心,要让各州政府在做出决定之前看到相关数据,看看这对每个家庭的影响。」
ANTÓNIO GUTERRES:危机外交家
在11月于埃及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言辞激烈地提醒各国领导人:「我们正脚踩油门,行驶在通往气候灾难的道路上。」当谈判最终未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取得任何重要进展时,他同样直言不讳:「我们的地球仍躺在急诊室里。」代表人类的良知大胆发声,已经成为了古特雷斯的领导风格。而据内部人士透露,古特雷斯在幕后低调的外交谈判同样帮助避免了今年的粮食危机。
尽管当今世界面临种种挑战,古特雷斯一直对未来怀有希望。他说:「我始终相信人类的智慧,我对人类团结充满信心。」
Alondra Nelson:政策规划师
当Alondra Nelson在2月接管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时,这个机构正陷于混乱之中。Nelson的前任是生物学家和数学家Eric Lander,Lander因被控霸凌和职场骚扰而引咎辞职,走投无路的员工在国家媒体上公开表达他们的不满。彼时,作为代理主任的Nelson仅下达了一条简单的指令:大家都回去工作。
Nelson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社会学家,在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和种族影响的研究方面很有权威。她的这一专业背景被白宫看中,并于2021年被任命为OSTP史上首任科学与社会副主任。
Nelson领导制定了科研诚信政策,起草了《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Blueprint for an AI Bill of Rights)。她还牵头了拜登政府迄今最大、也最具争议的科学指南,呼吁所有联邦机构确保它们资助的所有研究一经发表就完全向公众开放。
相较于2013版,新版指南取消了一年的宽限期,并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政府机构。开放获取的拥护者对此大加赞赏,但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却对政策进行了抨击,认为它忽视了科学出版业的意见。10月,众议院科学委员会的两党领袖致函OSTP,提醒政府部门应当以「避免意外后果并最大化科学利益」为准则,开放联邦资助的研究。
9月,在物理学家Arati Prabhakar成为OSTP主任和白宫科学顾问后,Nelson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了解Nelson或是曾与她共事的人评价她善于倾听、平易近人、工作勤奋且善于用人。
Nelson表示她现在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并依然充满激情。即使已经在OSTP干了两年,她说:「我每天还是不敢相信这不是在做梦。」
参考链接: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4185-3
[2]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5.025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980-y
[4]https://doi.org/10.1101/2022.09.15.507787
--nature官网、生物世界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www.futureyuanjian.com/wp-content/themes/future/single-news.php on lin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