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子刊 | 复旦周鹏团队与上交医学院附属六院合作提出神经形态仿生电刺激实现高效无损抗炎作用
FUTURE远见| 2024-02-18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针对此领域难题,复旦大学周鹏/王水源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刘珅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MoS₂浮栅存储器叉指电路(FGM IDC)的神经形态电刺激策略(2D ES),通过刺激交感神经抑制肌腱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这也是团队首次探索二维电子器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所构建的MoS₂ FGM具有优异的器件性能和仿生可编程性,模拟了生物突触渐进可调的长时程可塑性,并发射仿生刺激尖峰,刺激神经的同时减少神经元损伤。受益于本征仿生尖峰,2D ES能够以低于商业刺激仪近50%的幅值使炎症细胞因子IL-6降低73.5%。进一步,团队验证了交感神经刺激下炎症细胞因子的减少是通过髓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调控实现。
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低神经损伤的神经形态仿生刺激方案,为高效炎症抑制和减少并发症带来新启示。相关成果以「Neuromorphic electro-stimulation based on atomically thin semiconductor for damage-free inflammation inhibition」为题发表于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王水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刘珅主任为共同通讯作者,包容、王水源和刘笑先为共同第一作者,本工作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教委、教育部创新平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图.神经形态仿生电刺激实现高效低损伤炎症抑制作用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5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