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一览:新型基因疗法可以消除大量潜伏的 HSV-1 病毒。科学家首次观察到“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

FUTURE远见| 2021-02-02

Future|远见

Future|远见future选编

Future远见科技资讯一周精选:新型基因疗法可以消除大量潜伏的 HSV-1 病毒。科学家首次观察到“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新型 “分子机器人” 精确靶向目标细胞。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首次成功完成星间激光通信
1.湖南农业大学唐文帮教授团队主持的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日前在云南保山施甸县进行了攻关成果进展的现场考察评议。

2.著名激光研究机构领导人被控腐败

3.科学家发现查找“引文操纵行为”的新方法

4.科学家首次观察到“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

5.新型基因疗法可以消除大量潜伏的 HSV-1 病毒

6.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首次成功完成星间激光通信

7.NIH阻挠与武汉病毒所合作的项目重获经费,提出“无法容忍”的资助条件

8.新型 “分子机器人” 精确靶向目标细胞

 科研进展

湖南农业大学唐文帮教授团队主持的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日前在云南保山施甸县进行了攻关成果进展的现场考察评议。

8月19日,记者从湖南农业大学获悉,由该校唐文帮教授团队主持的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适合机械化制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选育”,日前在云南保山施甸县进行了攻关成果进展的现场考察评议。成果通过种质资源的原始创新与技术集成,实现了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水稻用种成本,具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技术达国内外领先水平。

 学术腐败

著名激光研究机构领导人被控腐败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近期,来自著名激光研究机构、罗马尼亚霍里亚·胡卢贝伊国家物理和核工程研究所(IFIN-HH)的科学家们联名投诉该研究所所长 Nicolae-Victor Zamfir 存在贪污腐败行为。科学家们指控 Zamfir 在今年 2 月连任该研究所所长,违背了该国公务员任命规定的年龄限制。此外 Zamfir 还被指责在任期间对 IFIN-HH 管理不当,破坏了欧盟“超强激光基础构架”(Extreme Light Infrastructure,ELI)在罗马尼亚站点的进展,使罗马尼亚与该项目脱节。

ELI 由欧盟出资,计划由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联合开展,是一个旨在建造顶尖激光发射器的大型科学项目。2018 年,Zamfir 由于意见不合与负责安装伽马光源(γ-source)的财团终止了合同,导致光源建成时间推迟到 2023 年。这意味着罗马尼亚可能将在下一关键阶段被 ELI 计划排除在外。

学术引用操纵

科学家发现查找“引文操纵行为”的新方法

近日,两名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基金会(OMRF)的生物信息学家开发出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发现科学家蓄意操纵论文引用的行为。这项方法已公布在预印本平台 bioRxiv 上。

研究人员利用 PubMed 公共数据库的论文,对 20000 名论文作者的引用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大约 80 名科学家“长期反复地”操纵他人参考文献列表;还有约 16% 的作者“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操纵论文引用。” 其中一名在去年曾被 Nature 报道过的、存在可疑高被引的学者周国城就此事接受了 Nature News 的采访,他认为该项研究“毫无意义”,因为“引用次数并不重要”。

 前沿材料科学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

8 月 17 日,一项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的研究指出,科学家们第一次目睹了被称为“时间晶体”的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一发现可能会促进量子信息处理的发展。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时间晶体会自动保持完整的连贯性,而这是阻碍大型量子计算机发展的主要困境。

时间晶体由诺奖得主 Frank Wilczek 于 2012 年首次提出。它具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即使在没有外部输入的情况下,它的原子也可呈现出持续、重复的运动。不过,截至目前没有人在同一个系统中观察到两个时间晶体,更不用说观察它们的相互作用了。

为了研究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来自多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阿尔托大学进行了实验。他们首先把氦的一种稀有同位素——氦-3 冷却到绝对零度(-273.15°C)的万分之一度以内;然后在其中制造了两个时间晶体,并允许它们接触;最终观察到两个时间晶体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并交换从一个时间晶体到另一个时间晶体的组成粒子,然后再倒流——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

 病毒

新型基因疗法可以消除大量潜伏的 HSV-1 病毒

8 月 18 日,由西雅图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的病毒学家 Keith Jerome 和 Martine Aubert 领导的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一项研究,首次在动物体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破坏病毒的 DNA,清除了至少 90% 处于潜伏期的单纯疱疹病毒 1 型(HSV-1),对于根治唇疱疹,防止疱疹复发有重要意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 50 岁以下的人口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终生携带 HSV-1 病毒。而在此研究中,研究者利用 2 种高特异性的兆核酸酶(meganucleases),成功破坏了 HSV-1 基因上的 2 个位点,使病毒难以进行 DNA 修复。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继续利用类似的策略研究如何清除通过性传播的 HSV-2 病毒。

 航空航天

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首次成功完成星间激光通信

8 月 18 日,据国家航天局消息称,我国“行云二号” 01 星与 02 星间成功实现了通过激光荷载技术的星间通讯。这是星间激光通信在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同时,这也标志着这两颗卫星中所搭载的所有核心技术均得到充分验证。

本次进行星间通信的两颗卫星属于“行云工程”,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于 5 月 12 日发射成功,是我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的先遣部队。为建立不完全依赖于地面网络的天基物联网,该工程采用了传输速率高、功耗低、覆盖面积广的星间激光通信技术。事实上,在全球的中低轨道星座项目中,已知只有属于美国的 Starlink 星座和 LeoSat 星座提出了采用该关键技术建造网络的计划。

 命科学

NIH阻挠与武汉病毒所合作的项目重获经费,提出“无法容忍”的资助条件

据 Science News 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可恢复对非营利组织 EcoHealth Alliance 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合作的蝙蝠冠状病毒研究项目的资助,条件是满足一系列要求,前 NIH 主任、诺奖得主 Harold Varmus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评论这是“无法容忍”的。

今年 4 月,特朗普声称新冠病毒是武汉病毒所泄露的,随后 NIH 突然取消了对该项目的经费支持,引发 77 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抗议。Science 获得的文件显示,7 月 8 日 NIH 外部研究副主管 Michael Lauer 致信 EcoHealth Alliance,表示已经恢复了对该组织的资助,随后立即中止,等待 EcoHealth Alliance 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必须提供一份武汉病毒所用于确定本次流行的病毒基因序列的冠状病毒样本;必须对武汉病毒所及其研究记录安排一次外部调查,并“特别关注武汉病毒所工作人员是否在 2019 年 12 月之前持有 SARS-CoV-2”。

EcoHealth Alliance 在一份声明中指出,NIH 的信件“试图提出不可能满足的无关条件,以阻止我们继续这项至关重要的研究工作”。Varmus  则指出,NIH 提出的恢复资助条件“无法容忍,尤其是考虑到这项资助在获批之前已经经过了仔细的同行评审,并且它研究目前对世界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病毒如何从动物中溢出,传播到人类当中”。

新型 “分子机器人” 精确靶向目标细胞

艺术家描绘的Co-LOCKR纳米装置在具有正确细胞标记组合的细胞表面融合。图片来源:UW Medicine Institute for Protein Design

8 月 20 日,在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由合成蛋白质组成的新型纳米级装置 Co-LOCKR 。这些 “分子机器人” 能够自行操作并检索出要寻找的靶细胞。它们由多种合成蛋白质组成,单独存在时并不能发挥作用;而当它们聚集在靶细胞表面时,它们能够改变自身结构,从而激活一种特定的分子标记,能够引导预定的生物过程,如杀死特定的靶细胞。研究人员将 Co-LOCKR、杀伤 CAR-T细胞和一组具有 1-3 个标记的潜在靶细胞混合。结果表明,只有具有预定标记组合的细胞被 T 细胞杀死。但如果潜在靶细胞同时也包含一个预定的 “健康标志物” ,那么这个靶细胞便不会被杀死。此项研究在需要精确靶向细胞的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免疫治疗和基因疗法。

--科技日报 科研圈

FUTURE|远见

End

图片